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综合交通运输与智能交通”重点专项 “多式联运智能集成技术与装备开发”项目启动暨实施方案论证会顺利召开

2020-10-30 36024

 

2020年10月28日,由大连海事大学牵头,综合交通运输协同创新中心主任匡海波教授主持的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综合交通运输与智能交通”重点专项“多式联运智能集成技术与装备开发”项目启动暨实施方案论证会在远望楼顺利召开。

项目主管部门科技部高技术研究发展中心能交处项目主管梁德建,辽宁省科技厅高新处副处长单葆成,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副会长任豪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综合运输研究所所长汪鸣,中国科学院预测科学研究中心研究员汪寿阳,大连理工大学教授胡祥培,北京交通大学教授秦勇,北京地铁技术创新研究院院长魏运以及项目承担单位大连海事大学校长孙玉清、科技处处长弓永军、综合交通运输协同创新中心主任匡海波教授、执行主任贾鹏教授和项目参研单位70余人参加了会议。

会前,综合交通运输协同创新中心执行主任贾鹏教授为与会领导、专家等介绍综合立体交通工程实验室并邀请全体参会人员参观多式联运科技展厅。

大连海事大学科技处处长弓永军主持启动会并介绍参会来宾。首先,由大连海事大学校长孙玉清教授代表项目牵头单位大连海事大学致欢迎辞,他对参会的各位领导和专家的莅临表示热烈欢迎,并对参会人员隆重介绍了大连海事大学。当前,大连海事大学正以全交通运输产业链为发展方向,向全社会提供各级各类人才。同时孙校长表示,此次综合交通运输协同创新中心带来的展示仅是项目建设的初期成果,而最终成果将在此基础上有着飞跃式的提升。孙校长希望,等项目验收时,仍然能够请到在座各位专家来到现场,检查成果,并提出更多的指导和建议,指引中心在正确的方向和道路上大步向前。

项目推荐单位辽宁省科技厅高新处副处长单葆成致辞,他说辽宁省正在全力打造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以此推动辽宁经济实现高质量的发展。他充分肯定了该项目重要意义,科技厅将全力配合高技术中心做好项目保障工作并预祝此次项目论证会取得圆满成功。


科技部高技术研究发展中心项目能交处项目主管梁德建宣讲项目管理办法,并针对综合交通运输与智能交通重点专项基本情况、近期科技管理改革要点、项目管理重点以及下一步工作要求四个方面做了详细的讲解。

随后,项目责任专家秦勇教授主持项目实施方案论证会。


项目负责人匡海波教授对项目总体的实施方案进行汇报。汇报从技术方案、项目管理、经费管理及示范落地组织四个方面展开,包括项目基本情况、研究内容与考核指标、项目执行计划与进度安排、项目组织管理与风险管控等内容。

交通运输部规划研究院、大连海事大学、武汉理工大学、辽宁港口集团有限公司和中铁铁龙集装箱物流股份有限公司五家课题牵头单位负责人分别介绍课题定位与研究思路、研究内容、重点任务、研究计划等。


听取了项目实施方案汇报后,项目咨询专家组对项目的实施方案进行讨论,认为项目研究目标明确、思路清晰,实施方案具体详细,具有可操作性和创新性,并从疫情因素、研究途径、研究视野、机制建设等角度提出了积极的意见和建议。秦勇表示,考虑疫情因素,项目要着重解决百姓在多式联运领域中关注的问题,同时也要形成多式联运完整的标准体系。汪鸣表示,项目在研究过程中,要找准多式联运未来的应用场景,理清发展脉络,从场景和发展脉络的角度找到多式联运智能集成研发技术的突破口,从而找到最终落脚点。任豪祥表示,项目在研究过程中要更多地立足于集成技术,并且在结题时要把项目成果转化为国标及行业标准,以推动行业发展。汪寿阳表示,研发计划机制是首位,本项目中仍要关注基础的机制问题. 能否设计一个好的机制,让参与方都能在机制中受益,这对学科建设大有裨益。胡祥培表示,多式联运存在更多的是管理问题,多方参与协同合作利益共享,要利用新技术解决多方利益相关者协同问题。


最后,项目专家组各位专家充分肯定项目和课题实施方案,并从指标体系、课题协同、技术路线、管理机制、成果形态等方面提出了指导意见,形成决议意见并打印签字。


项目简介


项目针对我国多式联运资源信息共享难、联运组织效率低、方式衔接不顺畅等突出难题,重点解决“货物-运载单元-载运方式-枢纽站场-运输网络”混合多式联运群体协同控制的关键科学问题,通过集成模式、方法、技术、装备及系统的全链创新,实现多式联运系统新一轮全方位升级,打造智能、高效、安全、支撑多方式一体化协同发展的全息联运生态链。


通过项目研究,突破异构参与主体信息壁垒,构建全要素协同环境下全过程组织优化与调度决策模型;研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多式联运智能运载单元与自动化接卸转运智能装备,形成支撑全程精准作业和主动防护的共性关键技术体系;依托国家多式联运示范工程,建成适应多模态多式联运场景的智能调度管理集成应用系统;编制相关技术标准。


中心简介


大连海事大学综合交通运输协同创新中心(以下简称“中心”)是教育部首批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辽宁海洋运输绿色与安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六大平台之一,专注于高效海运物流系统与运营管理技术方向研究。团队自2010年以来,立足大连海事大学交通运输工程与工商管理学科的交叉优势,突破我国港口效率提升及绿色治理等关键瓶颈,2013年先后获得辽宁省“港口低碳智能化及关键技术”创新团队、教育部“港口协同发展与绿色增长”创新团队。2015年依托团队成立综合交通运输协同创新中心科研创新平台,成为学校实体化科研单位,探索任务驱动下有组织科研、研究生导师组培养和校企协同创新等体制机制改革,逐步形成绿色港航、高效物流与综合交通、智慧港口和航运金融四大方向,中心团队先后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港口管理与运营的理论与方法(71431001)”、“绿色港口与航运网络运营管理优化研究(71831002)”,2017年教育部团队和辽宁省团队结题获评优秀。2019年牵头获得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多式联运智能集成技术与装备开发”项目立项,项目总经费9775万元。2020年获批教育部和科技部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111计划)“港航企业绿色增长及价值链重构学科创新引智基地”、辽宁省“兴辽英才计划”多式联运智慧运营关键技术创新团队以及大连市多式联运智慧运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中心设有“综合立体交通工程实验室”、主要包含“多模式交通综合管控与决策优化系统”、“绿色港航大数据决策系统”、“中国综合交通运输高质量评级应用系统”、“多式联运智能调度系统”、“大连市综合交通治理决策系统”、“大数据与航运金融产品创新系统”、“智慧港口与自动化码头系统”、“物流与供应链电子沙盘模拟系统”八大系统,致力于“综合”交通运输领域跨主体多源异构数据实现价值发现,“立体”表达综合交通虚拟世界与物理世界实现数字孪生,最终“智能”服务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规划-运营-管控”全方位治理需求。


目前,中心核心成员30人,全部具有博士学位,其中教授8人、副教授10人、讲师10人,博士后2人,青年(40岁以下)科研人员占70%,具有海外学习经历的科研人员占80%。中心一直专注于港航物流领域、研究视角从效率、绿色到智能,主线从港口、港航一体化、拓展至海公铁联运系统,历经点-线-网-面的创新链条,科研水平稳步提升。目前中心科研团队已成为国内港航运输领域的顶尖研究队伍,在国际“Top Shipping School Research Rankings 2017-2019(香港理工大学)”评估排名中位居全球第2位。团队发起成立了国内专注港航物流研究领域的首个学术团体—中国系统工程学会港航经济专委会。近五年团队累计发表高水平论文156篇、专著12部、软著、专利和标准等知识产权20项,获得省部级等奖励28项,承担省部级项目50余项,其他社会实践项目100余项,科研经费累计1.5亿元,在辽宁港群资源整合、河北港群绿色治理和铁龙物流平台建设等方面做出卓越贡献,行业与社会效益显著。

官方宣传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