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建设辽宁省路港经济带的建议

2016-03-08 1539

 

2.png

关于建设辽宁省路港经济带的建议

 

匡海波 李振福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逐步推进,全国各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纷纷结合各地实际,找准定位,抓好战略的精准落地。作为一带一路重点建设的18个省份之一,辽宁省在配合一带一路倡议发展方面更应当结合自身优势和特点,提出建设性的理念和建议。因此,提出建设辽宁省路港经济带思路,以推动辽宁对一带一路的有效对接,并加快推动辽宁的创新性发展。

一、辽宁省路港经济带及其战略价值

辽宁省路港经济带是一个以辽宁沿海港口为核心,以贸易、物流和临港工业等港口产业为纽带,以辽宁沿海港口以及海陆腹地城市为依托,对接一带一路和北极航线,由产业带、市场带和空间带所组成的动态发展、系统开放的区域经济体系,其中,产业带和市场带是辽宁省路港经济带的经济内涵,空间带是辽宁省路港经济带的地理载体,指的是海陆丝绸之路和北极航线。

其主要特征为:一是按沿海岸线带状分布。整个路港经济带是由若干相邻港口以周边经济腹地为依托组成的带状结构;二是线性辐射,即路港经济带对外的功能辐射一般沿港口航线、多式联运、贸易走廊、信息网络等线路进行,超越空间的远程联系;三是链式集合,即将相关港口和城市的产业、资金、信息、基础设施、人才、生态等要素集合,形成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创新链、服务链等环环相扣、紧密衔接的发展链条。

辽宁省路港经济带是一个超高级的资源交换系统,即在源源不断输入外部资源进行消费的同时,也进行着内部资源的对外输出。丝绸之路既可作为经由港口对外输出资源的供货方,也可作为通过港口获取资源的收益方。此外,辽宁省路港经济带突出的是港口、丝绸之路及所涉及的经济腹地三大主体,并且强调港口与一带一路的高效对接。

辽宁省路港经济带战略价值主要体现在:推进辽宁的国际化建设、推进一带一路倡议的顺利实施和增强辽宁及东北地区的经济地位等方面。

二、建设辽宁省路港经济带的环境和条件

辽宁是沿海省份,地处东北亚腹地,是连接亚欧通道的重要出海口,经济发展水平较高,拥有丰富的港口资源,基础设施完备,形成了发展全面的综合运输体系。同时,辽宁省也存在产业结构不均衡、产业空间布局不合理和改革创新能力较低等问题。因此,在路港经济带建设中辽宁省优势和挑战并存。

(一)建设辽宁省路港经济带的机遇和挑战

一带一路倡议带来的机遇。辽宁省是国家一带一路规划中18个重要省区之一,也是中蒙俄经济走廊的重要节点。辽宁将成为日韩、东南亚、环渤海湾、华东、华南等地区,连接中亚、蒙古、俄罗斯远东以及欧洲等地区的枢纽中心,将成为一带一路倡议的东部起点。当前,在一带一路的重大倡议背景下,辽宁省路港经济带建设有望凭借雄厚的科技和人力资源优势,引领东北地区的新一轮开发。

发展蓝色海洋经济带来的机遇。开发蓝色海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长期趋势。开发利用海洋资源,发展蓝色海洋经济,实现人口、产业向海岸带地区集聚,已成为发达国家和我国发达地区成功的经验。建设辽宁省路港经济带具有发展海洋经济的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目前海洋国土开发程度不高,随着蓝色海洋经济的建设,将为辽宁省路港经济带的发展提供机遇。

深入实施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带来的机遇。20148月国务院出台的《关于近期支持东北振兴若干重大政策举措的意见》为辽宁省再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政策保障。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未来将着力推进辽宁沿海经济带和沈阳经济区等重点区域发展,着力深化改革开放和体制机制创新,着力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和提升区域发展质量,着力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着力提高生态文明水平。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为辽宁省路港经济带的发展提供了机遇。

辽宁省路港经济带的发展也面临着诸多挑战。主要包括如何有序布局产业体系,缓解已经出现的产业同构和恶性竞争;如何依托科技创新实现海洋经济的战略性突破,不断提升竞争力;如何通过经济发展促进生态保护和社会建设,形成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局面。

(二)建设辽宁省路港经济带的优势和劣势

区位优势显著。辽宁沿海带是东北亚经济圈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日本和朝鲜半岛隔海隔江相望,与俄罗斯、蒙古空间临近;地处环渤海经济圈与东北老工业基地的结合部,是京津的经济辐射区,是东北地区出海的前沿区域,2014年出口和实际利用外资规模均占东北三省50%以上。

腹地潜力巨大。广阔的东北腹地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良好的产业基础、雄厚的技术人才储备,是具备较强人口、产业集聚潜力和后发优势的地区。实施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以来,经济实力不断增强,2014年,东北三省地区生产总值达到5.4万亿元,是2005年的2.6倍。

资源丰富多样。土地资源丰富,平原面积占规划区的90%以上,有约3000平方公里的低产或废弃盐田、盐碱地、荒滩和滩涂。海域面积广阔,渔业资源丰富。宜港岸线资源丰富,有400公里的深水岸线,有多种近海亲海空间以及不同组合的自然景观。

发展基础雄厚。辽宁沿海带是全国装备制造业和重化工业基地,造船、机床、内燃机车、成套设备具有国际竞争力,石化、冶金工业在国内具有重要地位。拥有1个特大城市(大连)、4个大城市(锦州、营口、丹东、盘锦)和1个中等城市(葫芦岛)。

基础设施完善。沿海6个综合性港口与1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00多个港口有贸易往来,沈山、哈大等干线铁路以及沈大、沈山、丹大、盘海营等高速公路形成了高效的集疏运交通网络,大连、丹东、锦州等3个空港已开辟117条国内和36条国际航线。

辽宁沿海带的发展也存在着一些劣势和不足,主要包括局部地区水资源短缺,局部海洋环境恶化,区域合作的体制机制尚不健全,鼓励创业创新的环境尚未普遍形成。

三、策略建议

1. 立足国家改革开放大局,切实优化港口产业布局

发挥大企业的龙头作用,加快调整港口产业内部结构,妥善解决各沿海港口码头同功能、产业同质化、市场同定位的竞争矛盾;完善港航物流三位一体服务体系,巩固提升各沿海港口在全球供应链中的地位,打造支撑东北亚贸易格局的物流产业集群;推动港区、园区、城区一体化,提升港口物流集散辐射能力,提高资源配置利用效率,推动邻近港口城镇的产业园区对外开放和产业结构升级;加快现有邻近城镇产业园区、港口园区建设,发挥城镇辐射带动作用,降低产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社会服务配套投入成本,规避重复建设和低效利用,促进地区工业化与城镇化的协调发展;引导人口劳动力有序向城区集中居住,提升城镇对港口及产业园区的服务支撑能力,推动滨海房地产业和城市综合服务业发展。

2. 创新区域合作模式,建立路港经济带扩散机制

一是拓展多渠道的港口联盟形式。完善沿海港口和沿边、内陆无水港合作网络,进一步提升与内陆城市和丝绸之路经济带支点城市无水港的合作水平,努力丰富港口联盟合作内容,创新合作形式。支持大连港集团、营口港务集团等参与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港口码头投资建设和综合管理,加强大连港、营口港等港口与相关国家和地区港口间的合作。

二是构建多层次的市场开放机制。推动沿海港口与海陆腹地城市建立起政府、行业协会、大型企业三个层面的市场衔接沟通机制,推动双边多边合作。搭建好沿海港口与亚太、中东欧和国内中西部的经贸合作平台。着重加强地方政府间产业政策的沟通,逐步消除大宗生产资料、工业品、消费品和劳动力、技术、信息、金融市场的准入壁垒及歧视性政策,推动辽宁省路港经济带内市场进一步开放。

3. 对接国家一带一路和北极航线,谋划一批重大工程

一是实施道路联通工程,打造一带一路和北极航线海陆联运枢纽。按照一带一路倡议要求和北极航线的总体布局,重点谋划一批海联运和海铁联运工程。积极参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支点城市西安、成都、昆明、乌鲁木齐等地无水港站建设,开辟北极新航线,完善辽宁省全球航线网络。

二是实施贸易畅通工程,完善贸易合作网络。借鉴上海等地自贸区经验,推进国际贸易便利化与辽宁省各类贸易示范区建设的有机结合。推动辽宁省电子港航和跨境电子商务市场发展,申报网上丝绸之路试验区,启动中东欧及东北亚等国家的辽宁省境外产业园、科技园、经贸合作区等建设,创新与腹地产业合作新模式。

 三是实施资金融通工程,构建金融合作平台。积极配合实施人民币国际化国家战略,推动跨境人民币业务创新,依托跨境电子商务和港口优势,重点筹建跨境人民币支付结算平台。构建基金投融资体系,筹建海洋银行,创新融资模式,鼓励民间投资,培育多层次资本市场。加强金融基础设施建设的跨境合作,促进跨境贸易投资便利化。

(作者匡海波为大连海事大学教授、大连企业发展研究基地负责人、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北极航线战略与海洋强国建设研究”子课题负责人;作者李振福为大连海事大学教授、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北极航线战略与海洋强国建设研究”首席专家)